

-
新闻
-
-
天津立法禁止采集人脸识别信息
《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12月1日表决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采集自然人信息的,应当经本人同意并约定用途,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不得采集自然人的宗教信仰、血型、疾病和病史、生物识别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据此,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会等被禁止采集人脸、指纹、声音等生物识别信息。[全文]
-
-
“嫦五”落月 为何只拟获取2公斤样品带回地球?
原标题 “嫦五”落月为何只拟获取2公斤样品带回地球。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西经51.8度、北纬43.1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传回着陆影像图。“嫦娥五号”之所以选择在月球上最大的月海——风暴洋北部的吕姆克山脉附近降落并实施采样,是因为科学家认为,这一区域比起之前美国和前苏联落月采样的区域,从地质上来说,可能存在比较年轻的玄武岩,如果能获得这里新的样本,将有助于推进对月球火山活动和演化历史的认识[全文]
-
-
-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罕见天文现象:双黑洞吞噬恒星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在一个河外星系中发现了一对互相绕转的超大质量双黑洞吞噬恒星的罕见天文现象。[全文]
-
-
-
-
-
-
-
-
全国第7家!国家超算郑州中心通过验收
郑州中心正式成为继天津、长沙、深圳、济南、广州、无锡之后全国第7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也是我省首个国家级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全文]
-
-
-
我国首个深空天线组阵系统正式启用
记者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获悉,经过历时近两年的建设,我国首个深空天线组阵系统已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喀什深空站正式建成并完成各项调试测试工作,于近日正式启用,直接投入到“天问一号”和今年年底即将发射的“嫦娥五号”任务中。据介绍,随着中国人迈向深空的脚步越走越远,仅靠单个大口径测控天线已经不能满足深空测控任务对测控和数据传输的需求。为提高地面系统对深空探测器下行数据的接收能力,该中心在喀什深空站新建3座35米口径天线,与该站原有的1座35米天线组成4×35米的深空天线组阵系统,达到等效66米口径天线的数据接收能力,探测距离和接收灵敏度较现有设备将得到大幅提升,为我国执行各类深空探测任务提供有力测控支持[全文]
-
-
-